剧院动态

当前位置: 主页 > 剧院动态 > 剧院动态 >

以雄浑大气致敬爱国情怀——评新编河北梆子历史剧《瓦桥关》

信息来源:未知发布日期:2023-02-09

以雄浑大气致敬爱国情怀
——评新编河北梆子历史剧《瓦桥关》
上海戏剧学院 刘明厚
 
由周振成、杨斌编剧,翁国生导演、郝士超主演、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制作演出的新编历史剧《瓦桥关》再现了杨家一门忠烈、杨六郎杨延昭百折不挠奋勇抵抗外敌的故事。瓦桥关之战所在地,正是今日之雄安,原河北雄县所在地。回望历史深处,那代代相传血性男儿深沉的卫国、爱国情怀,正是中国形象的展现。
 
 
 
一、热血男儿爱国精神不朽
 
国难当头,杨家儿郎在杨令公率领下挺身而出,与入侵者浴血奋战,同心报国,在陈家峪、金沙滩与辽国大军对峙鏖战,结果全军覆没,除六郎杨延昭之外,杨令公及六个儿子一门忠烈先后战死疆场。杨家将的传奇故事从古至今被屡屡搬演在戏曲舞台上,以及电影、电视剧等多种艺术门类和文学作品里,深受中国百姓喜闻乐见。因为这不仅是北宋时期的爱国大义,更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坚决抵御敌寇侵略,军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气概与精神,从古至今就是我们的民族传统。
 
河北梆子《瓦桥关》是一部新编历史剧,凸显了杨延昭临危受命,成为抗击辽兵的三关将军,却因为内外夹击,小人暗算,他的远大抱负与军事作战却屡遭劫难,差点命丧疆场。出身忠烈将门的杨延昭如何绝地反击,不负使命,成为名垂史册的民族英雄?编导一开始就设置了戏剧悬念,为人物编织了跌宕起伏的命运和重重困境,扣人心弦,富有戏剧张力。
 
全剧序幕,翁国生导演以简短的旁白和几组厮杀的武戏动作,以红光、烟雾寓意以杨业为首的杨家将与辽军勇猛激战,血染疆场。紧接着后演区高台上一组壮烈献身的杨令公及其儿郎们威武的定格造型。他们在暗淡的冷光下渐渐隐去,仿佛隐入了历史的尘埃之中,但他们的英雄事迹与爱国精神却流传人间,一如屈原在《九歌·国殇》里的诗句“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这是该剧编导刻意交代的时代背景与杨家忠烈不灭的爱国精神。
 
在舞台前区左右两束定点造型光下则是宋真宗与杨延昭的君臣对话,契丹国辽军勇猛善战,欲卷土重来,边关局势紧张,百姓民不聊生。宋真宗把希望寄托在杨家唯一留存的血脉杨延昭身上。刚杀出重围的杨六郎没有半点犹豫,表示责无旁贷。序幕铺垫简洁有力,故事背景交代清晰。金銮殿上,杨延昭被皇上宋真宗召见授予莫州刺史,成为紧急调遣三关兵马、誓死迎战辽兵的御封将军。他临危受命,肩负起抗击辽宼、重整大宋江山社稷的历史重任。杨延昭的出场,英气逼人,挺拔如松,目光如炬,那种子承父业的浩然正气和家国情怀早已融入在他的血脉里。作为三关将领,杨延昭掌握着虎符大印,赶回家中告别母亲佘太君和妻子柴郡主,第二天就启程奔赴瓦桥关。
 
然而,总有人在个人名利得失面前会置民族的安危而不顾。重臣寇准提醒过杨延昭边关守将狄玉陶乃是宿敌,务必多加小心。这为杨延昭日后与辽军交战之艰难坎坷埋下了伏笔。果然,瓦桥关守将狄玉陶不服从杨延昭将军的调遣,三万兵马只肯拨出一万给杨延昭,理由是否则瓦桥雄关难以守定。他还用激将法说“延昭神勇天下名,承接虎符要自信。”没有升官晋级的狄玉陶故意刁难杨延昭,让杨延昭以一万兵马去与十万辽军较量,这岂不是以卵击石,故意置杨延昭于死地?这个贪杯懈怠的瓦桥关守将因为不被皇上重用,故意给杨延昭使绊子。
 
果然,瓦桥关战役几个回合下来,小胜敌军的杨延昭在深入敌军后,因寡不敌众,损兵折将,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挫折。当获救后的杨延昭带伤重整旗鼓,率领剩余军队深挖贯通边界三关地道。不料再次遭到阴险小人狄玉陶的破坏,炸毁了地道,这给杨延昭再次带来了致命的打击。但杨家将的韧劲与顽强是代代相传的,深受内扰外患困境中的杨延昭并没有气馁,他带兵继续拼命挖掘战道,终于形成了抵御辽兵的地下长城。凭借着他出色的军事才能,他以少胜多,出其不意,有效地阻挡了辽国统帅萧达列的入侵,让十万凶猛的辽国大军丢盔卸甲溃不成军。真可谓是杨家豪气震辽贼,杨延昭的瓦桥关之战谱写出一曲荡气回肠的中华民族爱国战歌。
 
河北省梆子剧院的《瓦桥关》以宋代杨延昭守土有责、浴血奋战的英雄故事,来致敬我们的时代。岁月峥嵘、时代变迁,杨六郎和他的父兄不屈不挠、百战不殆,顽强抗敌、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不朽。这部具有史诗般气质的新编历史剧,带给了我们震撼、振奋与鼓舞,激活了我们的民族之魂。我们从杨延昭这一鲜活的人物身上感受到了强烈的家国情怀。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热血男儿从不缺席!我们每一个当代中国人有责任守护住从古至今我们的先辈和革命英烈打下的每一寸土地,让中国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部新编历史剧《瓦桥关》具有高度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是一部具有历史感和人文意蕴的戏剧。
 
 
二、雄浑大气艺术审美多元
 
作为我国北方影响较大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河北梆子的声腔明朗、刚劲、慷慨而不失委婉、悲忍。在表演上讲究程式规范。导演翁国生在尊重、保留河北梆子演剧传统的基础上,要求《瓦桥关》的作曲、舞美、灯光、服装设计以及编舞等创作团队进行大胆的开拓改良,向现代舞台艺术靠拢,这使得这部梆子戏在雄浑大气的整齐风格上,艺术审美呈现多元。
 
讲究舞台场面的唯美与气势,是翁国生对这部戏的美学追求。例如,思念丈夫杨六郎心切的柴郡主夜奔莫州,在漫天大雪中,她与杨排风、杨八姐和杨九妹四人的趟马舞灵动、流畅,她边舞边唱,英姿飒爽。那满台从天而降飞飞扬扬的雪花,在蓝色的冷光照射下营造出萧瑟而又迷人的寒冬夜景,四位杨门女将策马时身上不同颜色的鲜亮披风随风而动,在韵律动感中显得格外靓丽动人,飘逸奔放,很酷、很飒,却不失端庄大气之美。
 
翁国生在假定性的舞台时空里,运用舞蹈语汇发挥出戏曲大写意特征的表现手法,去营造苍劲、古朴的气韵,在“血战瓦桥”这场戏里尤为突出。“血战瓦桥”表现瓦桥边关杀来了十万彪悍的辽军兵马,只有一万将士的杨延昭知道这场兵戎相见,注定是一场腥风血雨的恶战。只见烽火硝烟中,辽兵群舞、冷光阴暗,辽军首领萧达烈、杨延昭在平台高光亮相、过招,刀与枪针锋相对,武生出身的导演翁国生组织了精彩的开打。几个回合之后,败下阵来的萧达烈领教了杨延昭的厉害,于是采取了火牛阵的军事战略,从四面八方赶着火牛,杀气腾腾地向杨延昭围攻了过来。这时翁国生以人带景,用灯光渲染了战斗的血腥与残酷。舞台上一派红光,天幕背景上降下了几组牛头图腾,一群辽兵双手飞舞火旗,疾走圆场,不断的变换队形与舞蹈动作,与此同时配以粗犷的男低音吟唱:野牛咆哮,火光冲云霄。双角缚利刃,牛尾燃火苗……。这种异域情调的歌唱和场面调度,完全超越了传统梆子戏,具有音乐剧的表现元素。翁国生以单枪匹马的杨延昭为中心,就此为观众展开了那个金戈铁马、浴血征战的历史画卷。他对大场面的驾驭,在这场戏里可见一斑。
 
动静结合,张弛有度,是翁国生导演艺术的特点之一。与这一激烈的、武功戏味十足的“血战瓦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就在杨延昭生死危急时刻,慧明方丈通过暗道救出身负重伤的杨延昭,藏在善明寺破庙里避险。破旧的寺庙昏灯如豆,只见舞台后区背景处一尊佛像慈目隐现,加上音色幽深、哀婉的古埙吹奏,场景显得分外清冷,给人一种空灵、荒古之感。眼看稳操胜券的萧达烈突然不见了杨延昭,下令进寺庙搜寻。于是,在这场戏里翁国生借鉴了京剧武戏《三岔口》“摸黑贴身近战”的表演形态,充分运用了“高台前空翻飞速翻下”、“踹屁股座跃上佛案”、“扎九脖双飞燕扣前扑”、“空中旋子360度转体下平台”等高难度武戏技巧,并从中揉入自己巧妙构想的一系列人物表现特点,在舞台上多层次、多角度、多支点的呈现出昏暗中杨延昭和慧明法师与凶悍辽兵短兵相接的紧张画面,最后杨延昭和慧明法师利用对方对破旧寺庙地形不熟,将这群辽兵一个个不动声色地歼灭。
 

 
由此可见,翁国生在尊重梆子戏艺术审美特征的基础上,灵活地处理舞台时空,较好地掌控戏剧节奏,将现代舞蹈元素融入戏曲身段之中,借助“火牛阵舞”的编排,营造出了辽军咄咄逼人的强悍威势。后面的“挖地道舞”则表现出在杨延昭的率领下军民齐心的斗志和干劲。而寺庙前四小和尚的“挑水舞”则以轻松幽默见长,令人忍俊不禁,给这部悲壮、深沉的历史剧带来意外的小插曲,如一滴润滑剂让紧绷的弦律稍微松驰了一下。
 
翁国生在这部新编历史剧中还运用了京剧的五音连弹。当杨延昭受到野蛮的火牛群围攻后身负重伤,危在旦夕之际被慧明法师出手相救,疗伤昏睡中杨延昭梦见了母亲佘太君、贤妻柴郡主、圣上宋真宗和寺庙主持慧明方丈。在这场梦境戏里,翁导以五束定点造型灯光的依次投射,将这几个人物一个个随着铿锵激昂的唱腔有序隐现,情境化的组织起人物的心灵对唱、情感轮唱和情绪的五重合唱,每一段唱词都是对身处险境的杨延昭的期盼、鼓励与托付,这让处在人生低谷的杨延昭重新振作起来。例如,随着佘太君的念白:“儿啊,莫要心灰意冷,如今社稷有难,儿既已领命出征三关,当舍命为君,以身报国。五人这样唱道:
 
杨延昭(唱
圣上、方丈、贤妻椿萱,
此一败负众望愧对苍天。
佘太君(唱)
六郎儿莫气馁心灰意懒,
秉家训承家风战胜敌顽。
宋真宗(唱)
你杨家为社稷忠心赤胆,
大丈夫保家邦初心如磐。
柴郡主(唱)
为妻我千里外翘首以盼,
重开战退辽寇举家团圆。
慧明(唱)
杨将军莫彷徨志存高远,
抓战机巧用兵高奏凯旋。
……
杨延昭(唱)抖擞,
慧明(唱)奋起,
佘太君(唱)振作。
柴郡主(唱)再战,
宋真宗(唱)敌顽。
五人(唱)
披铠甲,扫胡虏,荡尘烟,
保卫我大宋万里好河山。
 
这一组由武生、花衫、老旦、老生、花脸不同戏曲行当的五音连弹,唱出了关键时刻杨延昭的心路历程,这是君臣之间、至亲之间和友人之间的心灵对话。在多方激励之下,杨延昭开始了绝地反击。这一五音连弹,翁国生在舞台调度上,分成高低三个层次,杨延昭在前演区中心,佘太君、柴郡主、宋真宗、慧明法师则隐现在“巨幅无缝纱云雾画幕”之后的两层演区平台上,在黑暗中运用人物定点造型光的亮点透射,一一凸显出重唱中的人物形象,极具诗韵画意。翁国生将河北梆子戏曲传统与现代舞台审美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给这一剧种注入了新的艺术生命和意境之美。
 
三、四功五法主演技艺精湛
 
《瓦桥关》的首演成功,离不开这部戏的主演、杨延昭的饰演者郝士超。郝士超是河北梆子剧团优秀的武生演员,他的手、眼、身、法、步运用自如,集唱、做、念、舞、翻、打、扑、跌等技术技巧,长靠、短打、箭衣扮相于一身,具有令人叹服的扎实功底。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够在理解人物的基础上,真正的走入到角色心里,精准地演绎出杨延昭在不同境遇里的心态,赋予角色符合行为逻辑的外部程式化戏曲动作,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杨延昭。
 
例如,“血战瓦桥”这场戏里,郝士超身扎大靠头戴将盔,手拿马鞭枪,以“四击头”亮相,圆场、趋步、大扯、趟马、跨腿、踢腿接鹞子翻身,脚不落地紧接一串儿蹉步、单腿亮相的英武造型,表现出杨延昭的稳重、大气,胸有成竹的杀敌决心。在演绎杨延昭带领士兵顶风雪、越山涧时,他设计了左右跨腿接鹞子翻身,腿不落地再接踹丫等组合程式,展现杨延昭的不畏艰险,从容不迫的心理状态。其功架稳健,身姿潇洒,威风凛凛,在一大段激情澎湃的唱段中,他载歌载舞,准确地演出了杨延昭这位古代英雄的精气神。在与辽军将领萧达烈生死搏战的过程中,郝士超展现出杨延昭以一挡十的威武,只见他一手舞枪、一手舞锤,上下其手,枪锤组合加鹞子翻身和剁泥,配以辽宼跌倒翻滚的武功,耍得如行云流水,节奏紧凑,大显武生演员的技巧之美。
 
紧接着郝士超以一套枪与大刀的激烈对决,以及与众辽兵的群档子交锋,其中“垛子窜毛过人”,“360度转趴虎砸人”,夺锤开打,最后是六人“分甩后提开花”、“四击头七股荡亮相”,大显杨延昭的武艺超人,无人可敌,令观众禁不住拍手叫绝。郝士超抡锤舞枪时一个连续旋转后接住狼牙镔铁锤,然后一个漂亮的亮相动作,稳稳地单腿站立数秒,整套靠功舞蹈加锤枪出手,一气呵成,干净利落。同时配合着念白,准确表现出角色的心理节奏,抑扬顿挫,行云流水,潇洒遒劲,突出了作为猛将的杨延昭稳、准、脆的特点。
 
之后在辽军火牛阵的围攻之下,力不从心的杨延昭在硝烟中下场隐去。郝士超迅速更换服装,等他再出场时以一身白色的抱衣抱裤,一缕长长的甩发造型持枪亮相。只见他抖动着长枪,连接着一连串“圈儿甩发”、“左右横向蹉步紧接高吊毛和抢背”,穿插着“倒插虎摔叉”、“飞脚大砍身”、“旋子360度转体变僵尸”等高难武戏技巧。郝士超再以丰富、稳健的肢体语言和悲愤的昆腔唱段,展现出此时此刻杨延昭蛟龙陷入了泥潭的焦虑心境,尽管他在热浪滚滚的火牛阵前拼死左冲右突,但最后还是落入难以招架、一败涂地的惨景。
 
这场重头戏是文武兼备的郝士超唱念做打、四功五法技艺的集中展现,他将武打动作通过程式化的表演形式,在刀光剑影中打得快如闪电。他的甩发功、摔跌功、把子功、圆场功等一系列戏曲身段动作,展示出他全面、高超的行当技艺。在进行大量高难度的武功技巧之同时,他依旧能气不喘、神不散地倾情演唱,从河北梆子唱腔到昆曲唱腔,唱出了人物的刚毅性格、人物激烈的内心世界。可以说无论是郝士超的唱还是做,都做到了酣畅淋漓、个性鲜明,具有艺术的力度和分寸感。他能捕捉到人物的内心变化,通过他的一个眼神、一招一式,以及每一句唱腔与念白,观众能够感受到杨延昭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拼死一搏的决心与悲壮。
 
 
在“修建地道”以及最后“激战辽兵”这两场戏里,郝士超则准确地刻画出不惧狄玉陶暗算、不畏成功在望时的挫折的杨延昭百折不挠的强大内心,展现出以地道战术出其不意智破萧达烈及其十万辽军的赫赫神威。这时郝士超的唱腔高亢激越,唱出了一个热血男儿的豪迈与守土有责的爱国情怀。而他和佘太君,与柴郡主的对唱,则丝丝入扣地唱出了母子之情和夫妻之情。
 
新编历史剧《瓦桥关》是一部充满表演激情和人性之美的河北梆子戏,剧中饰演宋真宗的“梅花奖”得主邱瑞德以大气端正的扮相、铿锵嘹亮的嗓音,很鲜明的展现出宋室一代明君的庄重气质和做派。剧中饰演柴郡主的孙娜则以出色的唱功、做功,细腻地再现了这位杨门女将的大方与坚毅,演绎出作为女中豪杰的绝代风姿。孙娜唱念做并重,为这部以杨延昭为主的男性战争题材的戏曲作品抹上了一笔柔美的亮色。作为一部具有史诗般恢宏气质的历史剧《瓦桥关》,讴歌了一个热血男儿、民族英雄,是向顶天立地大写的人的致敬,也是向不朽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致敬!
 
 
2023年2月1日稿



部门介绍 办事指南 党建工作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2-2020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 版权所有冀ICP备18030897号-1

电话:0311-85259826传真:0311-85259826信箱:hbbzjy@163.com